記者□鄧皓文 尹敏妍 尹嘉茵 編輯□陳佩君 古素蘭
墮胎,可以一了百了,但會身心受損。領養,可以給孩子更好的家,又怕自己捨不得。自己撫養,可與孩子團聚,卻要為口奔馳。
「母親的抉擇」的資料顯示,在過去一年共接獲二千七百個求助電話,數字較前年多出百分之十五。
未婚媽媽除了要面對墮胎與否的抉擇,還要在孩子給人領養與自己撫養的矛盾之間掙扎。
無論是墮胎、領養或自行撫養,她們遇到的困難和掙扎,遠比一般母親多。
個案一
Kinki ── 下決心當好媽媽
二十三歲的Kinki (化名) 任職雜誌顧問,十八歲時意外懷孕,不過那時已和男友分手,所以曾想過把孩子打掉。但在懷孕初期,照超聲波看到孩子在肚中浮游的模樣後,Kinki就打消了墮胎的念頭。雖決定了生孩子,她隨即要面對一個更矛盾的問題﹕孩子應讓人領養,還是由自己撫養﹖
幾經掙扎 負起責任
五年前發現自己懷孕時,Kinki沒想過把孩子生下來︰「那時很害怕,只一心想著要到哪裡去墮胎。」
直至醫生替她做產前檢查,她聽到孩子的心跳,感覺到一個生命正在她肚裡成長,才頓時矛盾起來︰「我想到要做墮胎手術的話,孩子將被『肢解』再拿出來,很殘忍,不應該這樣殺死自己最親的人吧﹗」考慮了大約一兩個星期後,Kinki終於決定把孩子生下。
不過,她隨即要考慮將孩子讓人領養還是獨力撫養︰「其實下決定時,只衡量自己能給小孩多少,當時不知天高地厚,覺得養個孩子,只需負擔多幾千元,自己絕對有能力做到。但同時又想過,孩子出生後,一眼都不看就給別人領養,當發了一場夢作罷。」
懷孕期間,她一直拿不定主意,直至把孩子生下來後,她才認真考慮獨力撫養孩子︰「明明想把孩子給人領養,但又心思思很想見她,很希望自己照顧,所以再多看一眼便會不開心。」其實那時Kinki還未下決定,只打算先照顧孩子一個月才再想這問題︰「這樣做會安心一些,起碼算為自己的女兒做過一些事。」
不過,照顧女兒一個月後,Kinki就下定決心要當單親媽媽︰「看到她就好像吸毒般上了癮,一日不在身邊都不自在。其實都有想過這決定是自私的,因為始終一個完整家庭,對她的心態發展會更好。」
單親媽媽不易當
決定肩負起母親的責任後,Kinki發現照顧女兒比她想像的艱難得多︰轉奶粉要擔心女兒會否拉肚子,為女兒選校又怕太遠孩子坐校車辛苦,加上女兒頻頻入院,都教她苦惱不堪︰「那時在醫院沒有人二十四小時照顧她,我只好坐在膠椅上陪伴。當她睡了,我才回外婆家洗澡,然後又趕到醫院去。」
為了女兒,她稱自己有「一千幾百萬的轉變」,不但會為將來擬長遠的計劃,還變得有耐性,總之「女兒第一」︰「以前做工,老闆要給氣我受,我甚麼都不著緊,不喜歡就不做,因為覺得那些錢我不希罕。現在卻學會了『忍』,凡事都會想得長遠些。」
為了撫養女兒,她曾身兼兩職維持生計︰「女兒兩歲時,日間在影視會站立工作十一小時,晚間在酒吧當侍應,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雖能賺取一萬六千元月薪,也只勉強夠負擔兩個人的生活。
幸好現時找到了雜誌社的工作,除了工作時間縮短外,薪金都提高了不少︰「比起很多家庭,甚至一個父親養一家四口那些,我和女兒可能可以更豐足。」
現時,她聘請了一個褓姆照顧女兒,工作時就和女兒通三次電話,維繫感情。縱然經濟上的問題解決了,她都坦言單親媽媽不易做︰「單親媽媽要照顧孩子的生活、健康、情緒,甚麼都要一個人解決,沒有人分擔,的確很辛苦。」
無悔決定
她起初很介意別人對單親媽媽的看法,女兒領出世紙時,大庭廣眾下要宣誓誕下私生女,令她覺得十分難受。即使女兒年幼時,Kinki都不願意向別人透露自己育有一女︰「他們會有很多無謂揣測或疑問,我不想對不相熟的人說。」
近兩年,Kinki終於衝破心理關口﹕「現在不介意人家知道自己的背景,交男朋友時一定會因為某些因素減低評分,但如果因為一個人的過去而減分,我會認為他心智不成熟。」
Kinki對婚姻仍有憧憬,但不急於為女兒找一個父親。不過,女兒卻也提過要家中有「兩個人」的願望﹕「女兒哭喊時,常常鬧著說要兩個人,要爸爸媽媽兩個人。我便回答,媽媽加上她便是兩個人了。」她自開始便讓女兒接受生長在單親家庭的事實。
雖然照顧女兒的擔子很重,但她沒有後悔自己的決定。二十歲那年她發現患上卵巢癌,現在已經失去生育能力,這使她更慶幸自己當初生了這個女兒︰「如果當初放棄了,就永遠沒機會再見自己最親的人。」
個案二
雯雯──產子改變人生觀
二十三歲的雯雯已經墮胎兩次,第三次懷孕的時候,她本來打算也打掉胎兒。不過,因為太遲發現而要把孩子生下來,雖然兒子最終給了別人領養,但這次的經歷卻改變了她的人生觀。
意外懷孕 非法墮胎
雯雯十八歲的時候第一次懷孕,她坦言﹕「那時自己年紀小,又貪玩,不顧後果,心想要是懷孕便墮胎吧。」當時雯雯的家人不知道她懷孕。
而她只知道「肚再大下去就『死硬』」,於是獨自到非法經營的婦科診所檢查,還在那兒把孩子打掉。
「我十九歲與男友同居,由於沒有避孕便再度懷孕,那時我是希望把第二胎誕下的,不過他以經濟狀況為由反對。」於是這一次雯雯再自行服藥墮胎。
墮胎不成 終要面對
試過兩次墮胎後,雯雯心想不會再有孩子,一直沒有做任何避孕措施,結果在二十二歲時再度懷孕,而那時她剛和另一個同居男友分手。最初她是想墮胎的﹕「心想有了兩個多月,才回那二樓診所實在有點危險,我便到家計會,他們說十個星期內才能墮胎,我是太遲了。」
後來她排期看政府醫生時,已有了三、四個月,醫生認為她不宜墮胎,她只好把孩子生下來。同時,醫院的護士替她找社工幫助。
「胎兒五個月時,我獨自在家悶得很,社工便安排我到母親的抉擇那裏寄宿。」雯雯在那裏與其他未婚媽媽一起生活,生活比較充實,不用一個人在家胡思亂想。
懷孕後,她一直沒有工作,起居生活由同住的姊姊照顧︰「她很關心我,但都建議我不要孩子。」在孩子未出生的時候,雯雯本認為小孩在單親家庭不會幸福,所以一直沒有打算自己照顧。
看著孩子 心捨不得
不過,兒子出生後,她卻別有一番感受︰「在醫院的育嬰房,一看見他這樣可愛,我就忍不住哭了出來。我覺得很對不起孩子,又捨不得他,內心在掙扎。離開醫院時,也哭了。」
回到家裏,雯雯為著應否讓兒子給別人領養的問題而情緒波動,躲在房裏哭了五天,不想吃東西﹕「那幾天我只想著孩子很可愛,想著懷孕時和他到過哪裏,我很想自己撫養他。」
雯雯最終選擇孩子讓人領養,是不想孩子沒有爸爸︰「當時要把孩子交給別人,我很不快樂,但想到孩子不是消失在世上,而且領養家庭有挑選過程,孩子可以到一個能給他幸福的家庭去。孩子跟著我,我不能給他幸福。」她知道自己不會後悔︰「我現在想通了,也放開了。」
社工助決定
新生命改變價值觀
雯雯後悔當初的不小心和任性,傷了自己和孩子,連累他人擔心。她說自己最初不大信任社工,不過產後的無助,卻使她與社工建立關係︰「社工幫了我很多,替我分析,助我做正確的決定。」
雯雯眼泛淚光﹕「很感激我的兒子,是他的出生讓我想法變了。還有姐姐,她一直很照顧我。我不會再對愛情兒戲,一定會考慮清楚才投入新的戀情,也不會再進行婚前性行為。」她渴望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將來若再有孩子,我定會自己照顧。」
選擇把孩子生下來的,有些為兒女、為生計奔波﹔有些則因思念被領養的孩兒而落淚。不過,把孩子打掉的,同樣要承受一定的痛苦。
二十歲的阿欣(化名),十七歲至今曾經兩次暪著家人,到無牌經營的診所墮胎。由於不善調理,墮胎後的身體虛弱︰「現在的身體很差,臉色蒼白,臉頰上更有一點紫色,要化妝才可蓋過,做運動時又會感到暈眩。」
另外,她更時常失眠︰「墮胎至今已一年,但是我常常在夢中看到自己的孩子哭,說︰『媽媽不要我』,接著我就驚醒,然後又哭起來了。」
墮胎非一了百了
香港中文大學婦產科劉子建教授表示,墮胎有一定的危險,除了有機會造成大量出血、發炎、子宮腔黏粘和不孕等後遺症外,嚴重時還會死亡。母親的抉擇社工梁幗宜表示,很多女孩認為墮胎可以一了百了︰「可能她們事前不知道小孩在母親懷中七個八個星期已有手趾腳趾,因此她們做完手術知道後,都會受到若干的情緒困擾,如失眠,抑鬱等。」
她透露曾有少女墮胎後不敢上街,對嬰孩和孕婦有強烈恐懼︰「她出外就戴著帽子,怕看到懷孕的婦女,怕見到小孩子。又會想起若不墮胎,孩子可能已經多少歲。她常常把自己困在家中,又發夢見小孩子問為甚麼媽媽不要自己。」她表示這些都是「墮胎後遺症」的徵兆,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才能復元。
母親的抉擇於零二至零三年度共接獲約二千七百個求助電話,協助七百名懷孕少女,解決意外懷孕所帶來的問題,較上年度增加差不多一倍,該機構社工梁幗宜表示﹕「最普遍求助的年紀是十五至十九歲,有很多都少於十八歲,大部分是中學生、也有大學生。」
她指出近年來大學生的求助個案增加,與他們生活的轉變不無關係︰「很多大學生會住宿舍,個人空間多了,脫離了受家長監管的情況,而且覺得自己應付得到,覺得自己長大了,所以有婚前性行為很普遍。」
明愛東頭家庭服務社工張慧玲認為,未婚懷孕數字上升及年輕化,是因為社會信念和風氣的轉變︰「現今少女較早熟,有更多機會接觸性生活,對懷孕或墮胎的觀念愈趨開放。」
「墮胎、給人領養或自己撫養只是補救性的工作,長遠來說,預防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但張慧玲表示現時資源根本不夠,未能有效地向青少年宣傳,要改變整個社會風氣,確實很困難。
改變風氣最重要
據「母親的抉擇」研究數字,本港平均每二點四名懷孕求助女性中,便有一人墮胎。梁幗宜表示,「懷孕少女一般覺得因為墮胎過程比懷胎十個月快,雖然她們知道這樣做是殘忍的,但又不想拖十個月,於是多數會選擇墮胎,覺得處理了沒有人知。」
梁幗宜和張慧玲同時認為,無論是墮胎、領養或是自行撫養,都會帶來不少問題,真正的解決方法應由預防做起︰「真正的安全措施是不發生性行為,年輕人以後時間多著,急甚麼呢﹖」梁幗宜表示,很多人認為做了安全措施就可以避孕﹕「很多個案表示有進行避孕都意外懷孕。因為避孕並不是百分百有效。尤其大學生,以為自己有知識去避孕,就可以有安全性行為,但事實未必是這樣。」
| |
| |
| |
| |
母親的抉擇社工梁幗宜表示,近來年向母親的抉擇求助的大學生數字有上升趨勢。(尹嘉茵攝) | |
除了母親的抉擇外,彩雲明愛賽馬會宿舍是另一個為未婚媽媽提供院舍服務的機構。(尹敏妍攝)
| |
明愛東頭家庭服務社工張慧玲表示,惟有安全性行為才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尹敏妍攝) |
摘自~城市透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