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沒有人願意看到災難的發生,不管是天災或人禍。
而和觀光旅行迥異其趣,公益旅行看到的是殘破不堪的現實。
致力於推動國際志工計畫的褚士瑩與遍佈全球四十七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以不同的方式,朝著共同的目標所邁進。
對褚士瑩而言,幫助弱勢團體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working with the community(與社區一起工作)和working for the community(為社區工作)完全不一樣」。推展國際志工計劃最艱困的工作,不是如何有效幫助弱勢、和對方政府交手,而是跟捐款者溝通。同時處理十幾個公益專案、遍布十幾個國家,每個月平均去十個國家,就算工作時間比以前更長,褚士瑩反而沒有以前那麼疲累,全職公益讓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看清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對名利也更覺悟。
遍佈全球近十萬的慈濟志工,落實在居住的社區,平日參與慈善關懷、醫療義診、人文教育、環保、急難救助等助人工作。每當有災難發生時,慈濟人快速整合人力物力,「直接、重點、即時、務實、尊重」是慈濟的賑災原則。
只是,國際的救援有著許多的考驗,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功課,在懷抱著大愛無國界的胸懷下,慈濟志工與褚士瑩都以一顆悲憫卻強韌的心,面對著不同的救援課題,一次次完成艱鉅的任務。本講座期望藉著慈濟志工或是褚士瑩個人的經驗分享,讓大眾一同加入國際志工的行列,付出個人的力量讓生命加分,擴大生命的意義與價值。